发布时间:2025-10-15 18:06:21    次浏览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薛惠娟)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我国制造业重点突破发展的领域之一。“目前,我省机器人主要生产研发企业达20余家,从业人员6千余人,2014年全省机器人产品销售产值20多亿元。”省政协委员杨方建议,对接京津,支持我省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加快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与成果转化,全力打造我省机器人产业集群。据介绍,全国大多数地区于2014年推出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三年规划乃至七年规划。其中北京、天津、浙江、沈阳、安徽、重庆、长沙等地已纷纷出台机器人产业发展和加大科研投入建立智能型机器人研发机构的相关政策和奖励机制。北京在人形机器人、操作系统形式化验证等机器人核心关键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特种机器人、医疗健康服务机器人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智能机器人从研发到生产的创新链。“我省机器人产业技术专精,生产规模领先。”杨方委员介绍,目前拥有以唐山开诚电控集团、唐山松下、唐山开元机器人系统、开元自动焊、百川集团等为代表的骨干企业10家,以唐山冶航、英莱科技、通博科技、小池酸素等为代表的中小企业和上下游关联企业20余家,从业人员60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近2000人,2014年全省机器人产品销售产值20多亿元,关联产品销售产值32亿元,利润总额5.9亿元。产品涉及矿用抢险探测、焊接机器人系统、钢材打捆、管道探伤、高空清洗和架空输电线路巡线等多个领域。而且,创新优势明显、发展潜力突出。机器人产业的骨干企业全部为河北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技术水平均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企业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比例达到30%以上,研发人员比例达到10%以上,目前拥有专利86项。杨方委员坦言,其他省、市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模式主要通过招商引资,扩大生产规模和抢占市场份额,而我省机器人产业目前主要依靠内生拉动,产业增长速度受到一定限制。产业链衔接各环节尚不完备,目前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公共研发、检测、测试等一系列公共服务平台尚未建立,金融服务平台、人才培训平台产业对机器人产业发展支撑不足。而且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不足,仍缺少行业龙头企业在技术研发、资源共享、产业标准方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产业整体发展。“全力打造我省机器人产业集群,全方位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杨方委员建议,快速做大“焊接机器人产业集群”,支持我省机器人产业迅速扩大现有规模和拓展领域,使之成为全球行业龙头企业。快速做大“特种应用领域服务机器人产业集群”,以开诚矿用井下机器人产业化为龙头,完善特种应用领域服务机器人产业链。加大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瞄准央企和跨国公司,注重工业机器人领域大项目引进,重点引进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等行业的智能装备制造业,重点接纳焊接机器人跨国公司的产业转移。围绕传统装备制造业转型,推进生产性服务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重点推进钢材打捆机器人、管道探伤机器人、高层建筑外立面清洗机器人、高压巡线机器人等现有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杨方委员提出,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合理调配资源,加强共性技术研究,促进技术集聚,梳理国内外机器人领域的技术、专利和标准,研究我省机器人的技术研发路径,促使各企业由自由研发转变成目标明确、分工协作、重点突破的协同创新模式。加快应用技术研发,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形成一批智能机器人自主创新领军人才和团队。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促进机器人应用模式创新,在突破关键共性技术的同时,注重机器人应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以应用技术为支撑突破机器人应用模式创新。注重机器人服务技术研发,支持机器人服务业发展,鼓励机器人租赁业、机器人信息服务业、机器人技术评估和交易行业、机器人保险业等行业的壮大和发展,全方位培育服务消费市场,支持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的售后服务,推进机器人服务业的发展。支持机器人衍生品技术的开发,促进机器人衍生品产业发展,支持机器人主题公园的建设,支持围绕机器人的各类衍生品的投资和技术开发,促进机器人衍生品产业的发展。同时,加快推进成熟技术的市场化进程,创新产学研联合机制,充分发挥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各类创新主体的作用,为智能机器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提供沟通联络、咨询评价、组织实施等方面的服务,推动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科学发展。构建以机器人为核心的应用创新体系,试点示范、带动全局。加大机器人成熟技术的孵化力度,推动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建立机器人产业专业孵化中心,营造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相关新闻:切实做好暴雨洪水大风灾害防御 第一时间预警到村到户到人张庆伟: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河北新闻界学习总书记2·19重要讲话精神专题会举行【燕赵先锋·赶考路上⑤】严明纪律永葆政治本色邢台:强化分类指导 确保取得实效